close

生與死三問:1.死後到那裡去2014-0627

撰文:莊行者

 

前幾天聽一位法師講關於「生與死」的課題,

印象最深的是,法師開宗明義提出生死問題三問:

()死後到那裡去?

()為何我出生於此?

             ()此生我將帶走什麼?

 法師詢問在座學員:各位思考過這幾個問題嗎?

我內心想:天呀!大哉問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自己的答案是  不知道。

            不是沒想過,是沒把它當成與自己相關的去思考。

 

雖說不知道,天蠍一探到底的性格使自己無法罷手,

回憶的機能在腦海中蒐尋相關資料,…

曇花一現生命如曇花一現,剎那綻放成為永恆

 

於是好幾年前在讀者文摘看過一則永難忘記的故事跑了出來:

日本陸奧光宗的女兒垂死前詢問父親:我死後會到哪裡去?

問題一模一樣!

 

甲午戰爭結束,日本首相陸奧宗光代表日方到中國來訂立馬關條約。

當他出發時,年輕的女兒已身染重病。

他囑咐家人,沒有重大的事故,不必通信。

正當和約簽訂至緊要關頭時,來了家書說女兒病況嚴重,希望見父親最後一面

外相伊藤博文安慰他:「你回去一趟吧,這裡的一切我來處理。」

陸奧宗光披星戴月趕回家,臥病在床的女兒就說:

「父親,我要和你永別了,但是女兒有一個問題一直梗梗於懷。」

「什麼問題?」

「我死了以後會到哪兒去呢?」

陸奧宗光一時語塞,他博學可從沒思考這類問題。

他腦筋一轉,安慰女兒說:

「死後去哪裡,為父不知道。不過,你看你母親經常念佛,

   你耳濡目染,佛號常在心中熏習,我想佛陀會帶你到很好的地方。」

女兒聽了,帶著安詳的笑容離開人間。

陸奧宗光無法回答女兒的問題,

他開始研究佛教,選擇了佛教的信仰,最後還出家當和尚。

 

有智慧的人要像陸奧宗光的女兒一樣,

臨終仍然擁抱真理,探索生死的課題。

 

在佛教的阿含經也有一個相同的故事:

這故事發生在古印度迦毘羅衛國,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。

有一天,迦毘羅衛國的首領,佛陀的叔父,摩訶男來見佛陀。

摩訶男請示佛陀:

「我觀察我迦毘羅衛,繁榮富庶,人民眾多。

每當我出入街道時,街道常很擁擠,我身邊有眾多護衛、侍從環繞,

但也有狂象、狂人和各種交通工具在我的周遭穿流。

在這種情境中,我有些恐慌,唯恐忘失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

我心想:『如果當下命終,忘失念佛、念佛、念僧,會生往何處呢?』」

佛陀慰喻摩訶男:

「您不用害怕。我舉一個譬喻給你聽

就像一棵大樹每天向陽生長,向陽的那一面枝葉繁盛,

如果截斷樹根,這棵樹會往哪一邊倒呢?」

摩訶男回答:「會倒向枝幹茂盛的一邊。」

佛陀安慰:

「同樣的道理。您長夜修習念佛、念法、念僧,

命終時,即使色身被火燒,被丟棄到墳場,日久為灰,隨風飄逝,

但您日夜以信心為前導,

又持戒清淨、常常布施、聽聞正法,薰修佛法深義,

可以說您信、戒、施、聞、慧具足。

善念具足,往生時一定會往生安樂之處,上升至天界。」

摩訶男聽佛陀這樣說,就歡喜的禮謝佛陀。

(語譯自《雜阿含經》卷33,大正藏第二冊,頁237,b21-c8)

 

這兩個故事不約而同的指出了一個道理,

死後到那裡去,日常所思所行就是未來方向的指引。

死後到那裡去,只有自己最清楚。

是看自己平日所思所行  是往那一個方向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莊行者 的頭像
    莊行者

    行者部落格

    莊行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